毛主席给钱学森递烟,钱伸手时毛主席却突然收回,笑道:自力更生
读此文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1964年12月26日,毛主席请了五位客人来参加他的71岁生日宴,这五位客人都是来自全国各个领域的优秀劳模。而其中一位,就是“人民科学家”钱学森。
钱学森
等众人都落座后,毛主席端出茶盘来请大家吃糖、抽烟,并高兴的说道:“今天虽然是我的生日,但今天请大家来不是给我祝寿的,今天咱们的主题是招待劳模,实行‘三同’,工人、农民、解放军同在一起吃饭!”
大家听了都笑了,包括和作家余秋雨坐在一起的钱学森,毛主席看到钱学森后,忽然拿起一支烟递了过去:“请大科学家抽烟!”
看到毛主席这一举动,钱学森,余秋里等人有些惊愕。钱学森从不抽烟,毛主席是知道的,怎么突然想起来给钱学森同志发烟呢?
毛主席亲自发烟,钱学森不愿怠慢,连忙伸手去接。结果他刚一伸手,毛主席就收回了烟,脸上带着笑意道:“自力更生!”
钱学森与毛主席
看到这一幕,不仅钱学森糊涂,整个宴会上所有人都糊涂了。那么,毛主席为什么要给不会抽烟的钱学森发烟?最后说的“自力更生”又是什么意思呢?
人民科学家
1911年,钱学森出生于上海,实际籍贯为浙江杭州,而其童年和少年时期却是在北京度过的。
钱家原本是经营丝绸业的商户,钱学森的母亲也是富商家庭出身,后来父亲钱钧夫留学日本回来进入到了国民政府中工作,先后担任了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、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等职,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钱学森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,也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。
钱学森
由于钱学森天资聪颖,悟性极高,记忆力超强,因此在母亲的倾心教导下,钱学森仅仅三岁就能够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。而如同《增广贤文》《幼学琼林》等传统教育中五六岁才能学的“教材”,他三四岁就学了个七七八八,至于加减乘除运算,钱学森直接在心中便可以得出答案。
因此,钱学森当时是远近闻名的“神童”,人人都说,钱家是受了先祖的庇佑。
钱家先祖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王,钱学森是吴越王钱镠的第三十三世孙。钱镠不仅治国有方,治家更是十分严谨,生前还留下了一部“治家八训”,也有人称“十训”。这些家训流传千年,始终未曾断绝,在这些家训的影响下,钱家历朝历代名人辈出,如明末东林党领袖钱谦益、学者钱钟书、钱玄同、国学大师钱穆、科学家钱伟长、钱三强等等。
钱穆
因此,钱学森在这种家族氛围的影响下,从小便聪慧好学,常常让母亲给他讲悬梁刺股、凿壁偷光、程门立雪、岳飞精忠报国之类的故事,希望长大后可以效仿古人成就一番大事。
由于钱学森父亲钱钧夫长期在教育部门工作,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,因此对儿子的培养非常严格。从钱学森小时候,钱钧夫便以身作则,带着儿子每天按时起床、睡觉,按时复习功课、学习知识,帮助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钱家向来是富裕之家,家中从不缺佣人,但即便如此,钱钧夫也从不让钱学森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。他要求钱学森每天必须自己整理衣服,放学之后书包、鞋袜等等都要放在规定的地方,出门也好、回家也好,都要干净整洁,井井有条。因此在父亲和母亲的教导之下,钱学森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,还培养出了对艺术与大自然的热爱,以及对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怜悯之情。
钱钧夫与钱学森
晚年的钱学森曾经列出一生影响他最大的17个人,其中排在最前面的便是父母,谈到原因时,他说:“父亲教我写文言文,让我谦恭有礼,母亲让我热爱自然,热爱音乐。”
长大后,钱学森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,之后又以北师大附中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。在上海交大期间,钱学森还一度参加过学生运动,加入过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。
1933年暑假,钱学森和表弟相处了几个月之后,决心出国留学。因为暑假期间,两人谈到当前的时事,皆是愤懑不已。他们一边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罪行表示愤恨,一边对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不满,因此为了国富民强,钱学森决心出国留学,学习科学技术,让中国拥有更好的飞机大炮,从而赶走侵略者。
钱学森
抱着这样的想法,1934年钱学森毕业后,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生,之后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。
到了美国之后,钱学森的聪明勤奋让所有老师同学感到震惊,尤其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力学大师冯·卡门。冯·卡门曾说,他从没见过这样一个如此有悟性又勤奋的学生,因此见到钱学森之后,冯·卡门当时便有了将其收为“亲传弟子”的想法。
于是在美国期间,冯·卡门对钱学森悉心教导,一步步带着他走上了空气动力学的高峰。
白手起家
在钱学森的聪慧和勤奋,以及冯·卡门教授的指导下,钱学森短短几年间就取得了航空工程硕士,航空、数学博士学位,后来担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助教、讲师、副教授、教授等职。年纪轻轻,就已经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。
钱学森(中)
在美国期间,钱学森的一系列科学成果让美国人十分重视,美国军方不仅拉拢他进入空军科学顾问团、海军军械研究所,还给他授予上校军衔,生活上更是不用说,别墅、轿车、仆人等等一应俱全,凡是钱学森需要的物质条件,美国政府一概满足。
然而,对于这些优渥的生活以及学习研究条件,钱学森从来没有放在心上。虽然身在异国他乡,他心中始终牵挂着祖国,并且,他也始终没有忘记,当初他来美国的目的。
1948年,当听到国内战争即将结束时,钱学森就开始为回国做准备。他先是辞去了美国军方那里的职务,之后又开始整理许多珍贵的研究资料,准备一并带回国内。1950年,一切准备周全之后,钱学森以回国探亲的名义向学校请了假,准备一去不回。
然而,他所做的一切都落在了美国人眼里,钱学森具有的影响力不可估量,因此钱学森刚刚准备出发,就被美国当局逮捕。之后五年间,钱学森想尽了一切办法回国,但始终无法摆脱美国人的监视。
钱学森
对于钱学森,美国海军部副部长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评价:“一个钱学森能顶五个师,我宁愿把他枪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!”
事实证明,那位美国海军将领估计错了,钱学森的实际能量远远不止五个师,五十个,一百个可能都不止。1955年,在周总理的交涉下,我国以11名朝鲜战场俘虏的美军飞行员为代价换回了钱学森。收到美国政府“驱逐出境”的通知后,钱学森一家大喜过望,连忙收拾东西,以最快速度搭乘最近一班轮船踏上了回国路途。
船只靠岸后,陈毅副总理亲自派人护送北上,10月28日,钱学森走出北京前门火车站时,一支由科学家组成的代表团在火车站门前夹道欢迎,钱伟长、华罗庚等知名科学家全部在列,以表示对钱学森的重视。
图片源于网络
回国之后,钱学森马上就投入到了工作之中。他先是去了中国工业基础保存最完整最好的东北地区考察了一番,之后立即开始从全国各地抽调人才开始导弹的研究。
然而,当时新中国一穷二白,要工业基础没工业基础,要专业人才没专业人才,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人才无数,但绝大多数人连导弹是什么都没听过,更不要说见过长什么样子了。无奈之下,钱学森只好再次走上讲台,为年轻的科研人员讲解导弹知识,亲手提携一批导弹人才。
1956年10月8日,聂荣臻来到北京西郊的解放军466医院,不过他去医院可不是看病的,而是主持国防部五院的成立仪式。由于国家一穷二白,连研究导弹的国防部五院办公点都没有,因此只好借用了解放军的一所医院。
图片源于网络
当一批批科学家从火车站被敞斗车拉到466医院时,还有许多医生、护士没有撤走,科学家们来到医院还被误以为是来看病的干部,闹出了一阵笑话。从此便可以看出,当年研究的条件有多么简陋。
但再简陋的条件也打消不了钱学森为国铸剑的决心,没有专业科研人员,就自己一个个带,没有设备,就想办法出国买,没有计算器,就用笔算、用算盘打……总之,钱学森想尽了一切办法,一定要把中国自己的导弹搞出来。
后来,航天专家陆寿茂回忆起当年钱学森讲课时的情景道:“钱老讲课不快不慢,我们边听边记,从没有一个人走神。因为钱老讲的内容深入浅出,外行能听明白,内行也不觉得肤浅,我们听得都特别来劲!”
钱学森
1956年到1961年间,钱学森一有时间就会给身边的科研人员讲课,“导弹概论”“星际航行概论”这些课程讲了不下数百次,国防五院和中科大力学系的讲堂上都出现过钱学森的身影,为了国家的航天和导弹事业,钱学森可谓呕心沥血。
就这样,在钱学森手把手的提携下,我国出现了一大批空气动力方面的人才,为我国导弹、航天方面的发展打下了深厚基础。
火箭王
1960年,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,而这枚火箭便是由钱学森亲自指导设计的,倾注了所有研究人员的心血。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不久,我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也宣告完成,这枚导弹的飞行试验,背后同样少不了钱学森的身影。
图片源于网络
由于前几枚导弹都是仿照苏联的导弹研制的,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,因此在仿制成功不久,我国就开始了自主研发导弹的道路。1962年3月,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第一枚导弹在甘肃酒泉发射场升空,然而升空后不久便出现问题,最终导弹坠毁,试验失败。
此次试验失败后,钱学森带领专家团队日夜研究失败原因,总结失败经验,不断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,两年后,中国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综合导弹试验基地爆炸,试验取得圆满成功。而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,钱学森可谓功不可没。
此后,钱学森又带领着专家团队多次试验,全部获得成功,消息传到周总理和毛主席那里,两人都感到振奋不已。
毛主席
1964年12月26日,这天是毛主席的71岁生日,以往从来不愿过生日的毛主席在那天竟然破天荒的提出要请客,而他要请的客人,就有刚刚从试验场赶到北京的钱学森。
“今天我们的宴会主题不是给我做寿,也不是过什么生日,而是招待劳模,实行三同。”众人落座后,毛主席乐呵呵的向众人道:“今天我用自己的稿费请大家吃饭,在座的有解放军、工人、农民,‘三同’就是我们三类身份的人在一起同吃一顿饭!代表全国的工人、农民、解放军同吃一顿饭,全国人民一家亲!”
听到毛主席诙谐的话,众人纷纷展露笑容。当天,毛主席邀请的客人一共就五位,第一位就是大科学家钱学森,其余还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带头人董家耕、刑燕子,“铁人”王进喜,“农业学大寨”中的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陈永贵。
毛主席
毛主席讲完话之后,便端起茶盘请大家抽烟吃糖果。然而,茶盘来到钱学森面前时,毛主席却突然拿起一根烟递了过去道:“请大科学家抽烟!”
钱学森旁边坐的是作家余秋雨,余秋雨知道钱学森从不抽烟,而钱学森之前就和毛主席见过面,毛主席同样知道钱学森不抽烟,看到这一幕,余秋雨和钱学森都露出惊愕的表情。
尽管钱学森不抽烟,但毛主席递过来的烟他不愿怠慢,因此便伸手去接,可手刚伸一半,毛主席就将烟收了回去,笑道:“自力更生!”
这没头没脑的话让所有人都糊涂了,看到众人疑惑的目光,毛主席回到座位上道:“今年我们爆炸了第一枚自主设计研发的导弹,终于不再被卡脖子了,搞导弹、搞航天,都要自力更生才行!”
钱学森
原来,毛主席给钱学森发烟就是为了引出这个自力更生的话题。话说到这里,众人都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,于是众人又露出笑来。
“现在我们的原子弹爆炸了,我们的导弹也能打出去了,火箭也上天了,咱们中国人从此在世界上说话都更有底气了!这一切,都得多亏了我们的钱学森同志咧!”毛主席一指身边的钱学森道:“我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下钱学森同志,他是我们国家的‘工程控制论王’和‘火箭王’,他的工程控制论一下令,咱们的火箭就上天了!”
毛主席的幽默感染了每一个人,几句话后,宾主尽欢。宴席结束时,毛主席还特意拿出了几个苹果,给他们一人发了一个。
钱学森
之后,在钱学森的领导下,1966年我国成功将核弹和导弹结合在了一起,两弹结合,打破了“有弹无枪”的尴尬境地,成功让我国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,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力量,打破了美苏等超级大国的核垄断。
2009年10月31日,钱学森与世长辞,享年98岁。
少年之时亲历国家贫弱,漂洋过海求学救国,中年抛弃一切,冲破阻力重回故土,剩下的岁月里,为了国家的富强,钱学森殚精竭虑、呕心沥血,终于为中国铸造了一把锋利的宝剑。如今,我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,导弹、核武器事业日新月异,看到这一切,纵使钱学森同志泉下有知,也当含笑了。
钱学森
在此,让我们向那些躬耕在科研一线的工作者们致敬,也向那些为祖国富强默默奉献的所有劳动者致敬!

首页